世界上的第一条短信的成功发送是在 1992 年 12 月 3 日。缘起于国外的新年--圣诞节。当时年仅 22 岁的英国工程师 Neil Papworth 用自己的电脑,给朋友 Richard Jarvis 沃达丰手机发了一条“圣诞快乐”的短信。当时Papworth 并没收到回复,因为当时的手机没有短信功能。所以直到 1993 年,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支持短信功能的手机。时至今日,“短信”已走过了 20 年。
中国人正式拥有短信业务是在1994年。经过6年发展,到2000年,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;2001年,达到189亿条;2004年,飞涨到900亿条。目前,中国有11亿手机用户,每年发送短信超过万亿条。
中国人春节拜年发短信已经有如春节看春晚一样必不可少了。2011年创造了短信历史最“繁荣”时刻。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,从 2012 年的全年数据来看,电信运营商短信量相比 2011 年下降 20%,彩信量下降 25%,电话业务量也下降了 5%。是什么原因呢?
取代短信拜年的是什么?
最时髦的拜年方式是什么?一段时间以来,相信大家已经看到,QQ留言、微博私信、人人网、陌陌,还有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平台出现,并且成为最爱。
看一组数据:
微信:腾讯聊天软件。目前用户超过3亿。
新浪微博:用户之间的聊天工具,注册用户4亿。
陌陌:可认识周围的陌生人,用户超2000万。
旺旺:淘宝沟通软件,用户数超过1亿。
我们再看看什么人还需要发短信呢?
1, 短信的“铁杆”用户:中国13亿人口,不能用手机上网的老人和儿童;
2, 网速慢的时候,无法登陆微信、QQ等;
3, 政府应急事件(地震、暴雨等)短信通知;
4, 运营商包月送短信的的用户,反正是免费,不用也白不用;
5,没有微博、微信和QQ的用户。
不过,我们看到这些群体已非常“小众化”了,被“策反”的几率非常高。一旦回家探亲的城里人给他们手机装上微信这些新鲜玩意,大概他们再也不想用传统的短信了。
所以,未来几年,短信将渐渐和我们说再见,最终被历史的洪流卷走。